|
温情遗嘱公证2018年7月的一天,赵先生来到我处,将一份自书遗嘱手稿交到公证员手中,称其有一套拆迁安置房,打算在其去世之后留给侄子。赵先生早年离异,亲生儿子不满一岁就随其母亲生活,一直没有联系。赵先生之后又再婚,但婚姻生活的并不幸福,最后又离婚。赵先生有一女儿(系再婚妻子带来的),对赵先生不尽赡养义务,还为争夺财产经常骚扰赵先生。年逾七旬的赵先生思考再三,决定办理公证遗嘱,安排自己的财产及身后事。 赵先生的自书遗嘱内容较为偏激,言辞之间透出强势。公证员阅读后建议其将内容做出修改,更改部分过激的言辞,让遗嘱侧重伦理情义,使遗嘱读起来让人容易接受,而非产生对抗情绪。通过公证员的指点,更改后的遗嘱体现了赵先生对其女恨铁不成钢但也希望她可以过得幸福的拳拳之心,又表达了他对未成年侄儿的殷殷之情。公证员对赵先生的该份“温情遗嘱”进行了公证,并为其出具了公证书。
公证员点评:“温情遗嘱”定格亲情嘱托,体现人文关怀。 在公证实务中,公证遗嘱大多数情形都是立遗嘱人通过订立遗嘱安排(处分)自己的个人财产,无论自书遗嘱还是代书遗嘱,内容均显得直白、生硬,而且过于简单,不利于有效防止纠纷。对于绝大多数立遗嘱人来讲,打拼了一辈子也许能留给子女的只有一套不大的住房,但是,一套房子无法留给所有的子女居住,此种情况下,简单的遗嘱不但起不到预防纠纷的作用,还可能导致继承人之间矛盾激化,亲人反目成仇。立遗嘱人可在公证员的帮助下订立“温情遗嘱”,以温暖的遗言感动子女,促使家庭和睦,亲情稳固。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那么,立遗嘱即意味着剥夺了除受益人以外继承人的继承权。一份饱含深情又满是嘱托与期盼的公证遗嘱能够更有效地打动子女的内心,让其能够理解立遗嘱人的良苦用心,帮助受益人顺利取得遗产,实现立遗嘱人的遗愿。 “温情遗嘱”的模式在原有遗嘱模式保留的情况下,增加了人文关怀,不仅尽最大可能确保立遗嘱人的愿望得到顺利实现,还预防了纠纷,真正体现了公证遗嘱优于其他遗嘱模式的法律价值。 |